NO°/71
Saturday,August 2,2025
致 烽火未远 山河永记
走在滇缅公路上,怀想为救中国而捐躯的壮士们。
————张作锦
内
容
介
绍
展开剩余87%书 名:《我们生命里的「七七」》
主 编:张作瑾 王力行
著 者:郝柏村 许倬云 何兆武等
出版社: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
索书号:K265.06/32
馆藏地:社会科学书库D区22排A面2列4层
大时代史观下的战争,是为了“和平”而存在,人类经历一场场的战役,从而确认了现今世界的面貌;然而对于生活在战火下的人们,战争是讽刺地以暴力和死亡呈现,人命的脆弱,人身的渺小,完全无法抵抗残酷的杀戮。
一九三七年「七七事变」后,中国抗日遍地烽火,灾难下的亿万中国人,受到了犹如巨浪般的冲击。在民族、国家的耻辱,与个人的生命威胁之间,纷乱的不只是整个社会,也包含每一个人不确定的未来。
今日,我们回头看这一场战役及其八年后的结果,抗日的胜利,废除清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,中国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。然而,对于经历过这场战火肆虐的人们及其后代,他们的生命是否在纷乱中找到了新的舞台?
适逢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,我们邀请郝柏村、何兆武、齐邦媛、王鼎鈞、星云大師、许倬云、张作锦、高希均、邵玉铭、陈长文、郭岱君等,十一位大时代的见证者,他们或亲身经历,或因抗战出现人生转折,透过他们的眼和笔,重新诠释七七事变之于时代及其个人的意义,听他们娓娓道出不同于一般历史记载,可歌可泣的「中国大历史」。
本书特色:
八年抗日战争,不仅撼动全世界,更割裂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,颠沛流离、国破家亡,留下了抗战一代的中国人,难以磨灭的伤痛。
透过十一位作家的生命记录,让我们再一次见证,这段感人肺腑的「中国大历史」。
作
者
介
绍
1
郝柏村 1919年生,江苏盐城人,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。
2
何兆武 1921年生,湖南岳阳人。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,先后就读于土木、历史、哲学、外文四系。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。著有《历史理性批判散论》《历史与历史学》等。
3
齐邦媛 1924年生,辽宁铁岭人。台湾大学荣誉教授,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、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,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。著有《巨流河》《洄澜》等。
4
王鼎钧 1925年生,山东兰陵人。当代散文作家。1949年到台湾,后移居美国,著作近40种。
5
星云大师 1927年生,江苏江都人。国际著名佛学大师,佛光山开山宗长,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。先后创办多所美术馆、图书馆、出版社、书局、云水医院、佛教学院,著有《人生就是放下》《舍得》等。
6
许倬云 1930年生,江苏无锡人,著名历史学家。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与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。著有《许倬云说历史:中西文明的对照》《现代文明的批判:剖析人类未来的困境》等。
7
张作锦 资深媒体人。曾任台湾《联合报》总编辑、纽约《世界日报》总编辑、《联合晚报》《香港联合报》和《联合报》社长。现任台湾《联合报》顾问。著有肉在那里》《第四势力》《谁在乎媒体》(天下文化)等。
8
高希均 1936年生,江苏南京人。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(河城校区)经济系任教逾三十年,先后获得美国杰出教育家、杰出教授奖、威州州长卓越贡献奖等。现为台湾“远见·天下文化事业群”董事长。著有《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》《经济学的世界》《阅读救自己》等。
9
邵玉铭 1938年生,籍贯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。 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,台湾"行政院新闻局长",中国国民党副秘书长,"中央日报"董事长兼发行人、台湾"行政院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"主委等职务。
10
陈长文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。曾任海峡交流基金会首任秘书长,并曾以红十字会秘书长的身份,为两岸交流破冰,签署历史性的两岸协议——“金门协议”。是一位关心两岸问题的自由主义、和平主义者。著有《假设的同情》《爱与正义》等。
11
郭岱君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。
(以上作者按年龄排列)
上下更多
▲ 音频文字内容节选自本书《我们生命里的「七七」》
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——齐邦媛
"七七"事变
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,卢沟桥战火扭转了近代中国的命运,也奠定我一生奋斗的态度。
战争血淋淋的大刀切断了我病弱的童年,我刚刚在碎石新铺的小学操场唱完当时已情境不符的毕业骊歌,"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……"童年即遽然结束了。
中国三大火炉之一南京的夏天还没有过完,八月十五日起日机已经开始轰炸了,第一枚炸弹投在明故宫机场。
三天前,我的母亲在机场对面的中央医院分娩,生了我的小妹星媛。医院在强震中门窗俱裂,全院纷纷逃生,她抱着婴儿赤足随大家奔往地下室,得了血崩之症。两天后全院疏散,她被抬回家,只能靠止血药与死亡搏斗。
卢沟桥炮响后一个月,日本军队进入北平(天津已先沦陷)。八月十三日,由上海日租界出兵的日军发动了淞沪战争,不久苏州、无锡等城失守,京沪铁路全断、华北的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,南京成为孤城;北伐完成之后,作为现代中国象征的首都南京,不得不撤退居民。
空袭警报有时早上即响起,到日落才解除。日机一批接着一批来轰炸,主要是炸浦口和铁路军事重地及政府机构。政府已开始紧急疏运人员和资料往西南走,留下的人在临时挖建的防空室办公,每天早上出门连能否平安回家都不知道。
好
书
热
评
推文丨胡兴旺
部门丨借阅部
排版丨田晓玮
校对丨高中丽
审核丨吕 鑫
发布于:北京市一直牛配资-网上配资官网-炒股配资合法吗-十大配资软件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